2025年9月15日,杭州比亚迪基地发布全新纯电动客车C11,同步推出第三代纯电动客车技术平台e-Bus 3.0。此次发布会延续乘商协同理念,不仅是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又一次技术跃迁,更以“从技术突破到用户价值落地”的清晰逻辑,为新能源客车行业树立了“安全、高效、智能、舒适”的新标杆。对于长期面临“续航焦虑、空间妥协、安全顾虑”的客运企业与乘客而言,C11的到来并非简单的“新品迭代”,而是一场重构出行体验的“价值革命”。
安全维度: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防,筑牢运营根基
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产品总监黄炽浩强调:“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C11依托e-Bus 3.0构建“全维度安全防护体系”,核心突破在于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摒弃传统“电池外挂”设计,将刀片电池直接融入底盘结构,形成“十层防护屏障”,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实现“不冒烟、不起火、不失控”,安全标准超四倍国标;配合客车专属刀片电池专线生产,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针对旅游客车高频风险场景,C11搭载两项行业首创技术:一是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较传统系统提升40倍,能在冰雪、对开路面等复杂路况下精准分配扭矩,避免甩尾、侧滑;二是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攻克“爆胎后车辆失控”的百年行业难题,高速爆胎时可通过毫秒级调整车身姿态,确保车辆平稳减速。
该车还通过了极端环境与权威认证的双重考验:在新疆吐鲁番81.7℃高温中,能够顺利完成舒适制动、蛇形绕桩等多项测试;通过碰撞、侧翻、电池防护等32项严苛测试,成为行业首个获中汽研六维安全认证的客车。对客运企业而言,这不仅降低事故担责风险,还能减少保险保费支出、提升车辆出勤率,让安全从“成本项”转变为“运营保障项”。
效能维度:从单一降本到全链增效,重构运营价值
“每一度电都是工程师的执着。”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院长彭旺的话,道出比亚迪对效能的不懈追求。C11依托e-Bus 3.0的“效能基因”,打造“全链路节能+长续航保障”方案:搭载全球首个客车全域1000V高压架构,配合效率达99.84%的1500V碳化硅芯片,实现600kW快充,充电1小时即可满足400公里续航,破解“补能慢”痛点;七合一热管理系统降低18%能耗,-15℃低温环境下,续航较传统电动客车提升50-80km,彻底告别“冬季续航腰斩”。
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院长彭旺
C11还具备极强的场景适配性,提供184/257/311/425Kw多电量配置,覆盖各类运营需求;全系标配双档集成桥,最大爬坡度突破25%,可在通勤场景节能、山区场景强动力、机场景区场景优化低速平顺性,实现“一车多用”。此外,其风阻系数达0.329(行业同级高水平),降低5%能耗;行业首创“满电辅助制动”功能,电量仅剩1%仍可正常行驶,满电时启用电制动减少刹车片磨损,进一步降低维保成本。
体验维度:从工具属性到伙伴价值,升级出行标准
C11正在推动电动客车从“运输工具”向“出行伙伴”转变。黄炽浩表示,在舒适性上,该车搭载行业首个“客车云辇-A”车身控制系统,首次将乘用车级智能悬架技术应用于客车,通过毫秒级调节悬架软硬,实现刹车起步、转弯掉头、颠簸路面等场景的平稳舒适。
空间设计更是打破行业瓶颈,以“油电同方,不亏舱”解决痛点:7m³超大行李舱比肩同级燃油客车,化解“长途旅游行李放不下”难题;600mm超宽乘客通道与“行业最低踏步高度”,便利老人、儿童及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上下车。车内环境同样用心:“阳光房式”透光车顶搭配氛围灯,营造通透感;人体工程学座椅结合NVH源头降噪设计,将行驶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缓解长途疲劳。
某旅游客运公司负责人在:“以往乘客常说‘坐大巴晕车’,现在试乘C11,觉得‘像坐家用车一样稳’,这对我们吸引客源太重要了。”
结语:
从2008年启动新能源客车研发,到2025年e-Bus平台3.0问世,比亚迪17年间完成“技术积累—平台化—用户价值落地”的闭环,这既是比亚迪对“加速客车电动化”承诺的兑现,更是对“绿色成就美好生活”的初心坚守。技术突破的最终目标,是让客运企业“运营更省心”、乘客“出行更舒心”、司机“驾驶更安心”。随着e-Bus 3.0与C11的落地及全球商用车电动化的不断加速,这场“颠覆性体验”变革正重塑电动客车行业格局,而比亚迪已站在变革最前沿。
请登录后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