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以“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发现、拥抱与重塑”为主题 的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广州开幕。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女士受邀出席,与近300名来自《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公司的管理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发现机遇、拥抱变革、重塑未来。
汪润怡总裁受邀出席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
在专题早餐会上,汪润怡总裁与跨国企业及本土企业领袖围绕创新与可持续增长展开对话。她表示:
“中国仍然是全球新车销量最大的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如果想要达到增量,就需要关注市场上的结构,所以我更愿意谈论结构性增量。我们赢了,是因为紧跟中国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浪潮,与中国整车企业构建‘血与肉相连’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真正的差异化,是结构性的增量。”
为响应中国消费者对前沿技术的需求,采埃孚打破跨国企业研发壁垒,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将硬件、软件、系统等核心研发环节落地中国。
在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参与的“跨国公司城市与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广州咨询活动”上,汪润怡总裁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环境,为采埃孚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土壤与政策支持。
她进一步指出:
“广州成熟的半导体电子供应链,叠加周边城市先进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优势,能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专业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加上广州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广州在先进制造业与旅游业、医疗和康养产业等领域均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峰会期间,《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对汪润怡总裁进行了视频专访,就亚太区逆势增长的关键战略、本土化与全球反哺、应对竞争与组织变革、未来增长点与个人领导力、行业责任与合作共赢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深刻变局的当下,采埃孚亚太区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谈及成功关键,汪润怡将其总结为“新”与“快”的结合:
“我们不能总是沉迷于过去的成功,一定要随时应变。
「新」在于全力拥抱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的产业浪潮,将最新技术率先投入中国市场;
「快」则在于以惊人的“中国速度”响应市场,将研发周期从传统的3-4年大幅缩短至12个月甚至更短。
这背后不光是重量级的资金投入,更是睿智、细化、精深的分析与决策。汪总强调: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又快又好’,在追求速度的同时,绝不在自身质量与性能标准上妥协。在谈到组织创新与文化时,她说:面对本土‘快鱼’的竞争,采埃孚这艘‘巨轮’的转型得益于其独特的组织与文化变革。”
在谈及如何驾驭复杂的跨国企业管理时,汪润怡总裁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她的管理哲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浑厚和丰富起来。在我们弹奏曲子的时候,不能是单调的一种曲调,应该是交响乐。”
这番感悟源于她跨越外贸、国企、外企、投资机构乃至民企的丰富职业生涯。她认为,这段独特的经历让她学会了拥抱不同文化与体制的“声部”,从而能在当今剧变的汽车行业中,指挥好资源、文化与战略的“交响乐”,带领采埃孚亚太区这支团队既保持全球集团的规范性,又焕发出本土企业的敏捷与激情。
她鼓励公司建立去层级化,鼓励和倡导挑战的文化,旨在激发每个员工的“企业家精神”和归属感,让庞大的组织也能保持初创企业般的活力与创新效率。同时,汪总也寄语年轻一代要敢于“祛魅”,充满自信地表达观点,因为“创新有时必须在争论中才能出现真正的灵感”,这是企业在激烈市场中持续领先的内在密码。
专题讨论
在“全球化发生变化,全球化公司如何适应”的专题讨论中,汪润怡总裁与通力、陶氏、广州工控等企业领袖以及主持人《财富》中国新媒体执行副主编杨安琪展开深度对话。
汪润怡总裁在分享本地化与全球化观点时表示:
采埃孚把亚太区的供应链体系尽量做到 100% 本土化。中国汽车市场在成本方面竞争极其激烈,构建成本优化和反应敏捷的本土化供应链体系不光在亚太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亚太区的供应链体系也可以直接惠及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在一个充分国际化、全球化的环境下,这样的优化模式是利于全面发展的。虽然现阶段全球化存在挑战,但相信长远来看,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她说:
“采埃孚愿与中国企业携手,以多年积累的全球运营经验助力中国伙伴出海共赢,构建中外企业协同发展的全球化新格局。”
峰会期间,《财富》向采埃孚集团颁发了世界500强证书,以肯定企业持久的卓越实力与行业领导地位。
站在全球产业新周期的起点,采埃孚以此次峰会共识为契机,继续深度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并携手全球伙伴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构建未来出行的进程中探索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发展路径。
请登录后再收藏!